- 2018-7-12關于公司注冊中首次出資的問題
- 2018-7-12我國進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國有股權管理制度體系
- 2018-7-12透視資產評估核查驗證關鍵問題
- 2018-7-12輕松了解公司經營范圍應如何變更?
- 2018-7-12不報稅不注銷,會有哪些風險?
- 2018-7-12注意啦!代理記賬公司需要信息化才更好服務企業!
目前,資產評估專業人員關注的焦點是核查驗證的范圍和方式。但只有準確定位核查驗證在評估中的目的與作用,才能回答核查驗證能否遵循重要性原則以及如何合理設置重要性水平等問題,進而確定其具體范圍和方式。
核查驗證是為了滿足出具資產評估報告的需要,即規范評估執業行為,防范評估執業風險,確保評估業務質量。不能脫離評估活動的需要、孤立地就事論事。其目的與作用直接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判斷資產評估依據的可靠性。二是增強資產評估程序的規范性。為此,需要強調以下幾點:
一是責任問題。核查驗證不是萬能的。有必要分清責任,客觀看待現實問題。資產評估機構及其專業人員對評估中使用的有關文件、證明和資料進行核查驗證,并不能取代評估委托人和其他相關當事人的相關責任?!顿Y產評估法》規定,委托人應當對其提供的權屬證明、財務會計信息和其他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合法性負責。對于故意弄虛作假,評估機構及其專業人員按法律法規和準則規定履行了一般關注義務以后仍不能發現的問題,應由故意弄虛作假者承擔相應責任。
二是可操作性。實踐證明,資產評估機構及其專業人員核查驗證受到外部客觀條件的制約。以銀行存款函證為例,《關于進一步規范銀行函證及回函工作的通知》只提到銀行函證是注冊會計師獨立審計的核心程序之一,只涉及會計師事務所對被審計單位開戶行的回函,很多銀行據此不再受理評估機構對被評估單位開戶行的函證。對此,評估機構及評估專業人員只能采用其他替代程序完成核查驗證??梢?,無論定位核查驗證目的,還是強調核查驗證的作用,都要考慮資產評估執業環境的條件限制,結合核查驗證目的和作用的可實現性來確定其范圍和方式。
三是差別化原則。評估活動中使用的有關文件、證明和資料種類繁多。要根據不同資料的特點,在核查驗證一般目的和作用框架體系下,有針對性地考慮各類資料的核查驗證重點。例如,對于政府部門發布的文件,核查驗證的重點通常是其時效性;對于企業提供的盈利預測資料,核查驗證的重點應是其可實現性。
應根據評估的具體需要確定核查驗證的目的,結合執業條件客觀判斷其作用。既不能忽視其重要性,也不能片面夸大其功能。評估活動的本質是咨詢。評估結論是特定人員在特定條件下得出的評估對象價值估計數,而核查驗證是為評定估算提供服務的。因此,其范圍和方式取決于人們對評估結論“精度”的接受程度。通常,理性的評估報告使用者應接受核查驗證需遵循重要性原則的客觀現實。
可能同時出現在兩個階段
認清核查驗證性質,是為了明確在評估程序的哪些階段應開展這項工作。筆者認為,這是評估中的一道程序。其相關工作主要發生在收集整理評估資料和進行評估現場調查兩個階段。
在實踐中,進行評估現場調查與收集整理評估資料兩個階段的工作經常交叉進行。資產評估程序準則指出,進行現場調查的對象是評估對象,進行現場調查的目的是獲取評估業務需要的資料、了解評估對象現狀、關注評估對象法律權屬。雖然現場調查和核查驗證的對象不同,也分屬于不同的基本程序環節,但是由于評估對象的很多特征是通過評估資料來展現的,因此,兩者都與評估資料有關,它們之間存在密切聯系。
就某一項特定資料的核查驗證來說,正常的邏輯順序應是先進行現場調查,明確應當收集哪些資料并形成具體的資料清單,然后根據清單收集和整理相關資料。在這一過程中,要履行核查驗證程序,以判斷哪些資料可以作為評估依據,哪些資料還需要繼續核實或補充。但在實踐中,由于評估專業人員通常都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所以在現場調查之前就可能先按通用要求向被評估單位提出資料清單,并著手收集相關資料。
另外,大部分資產評估業務需要調查的具體對象種類繁多,涉及的評估資料既多又雜,評估專業人員每次收集到的各類資產的資料在質量和數量方面參差不齊,有的需要在收到初步資料后追加新的要求,并重新收集或補充收集。因此,從對各項資產分別提出資料需求,到現場調查并收集資料,這些程序既可能同時進行,也可能交叉進行。而且,收集整理資料中的很多工作也是在評估現場進行的,很難從形式上對現場調查和核查驗證進程進行清晰劃分。因此,從評估項目總體進展來看,核查驗證可能同時出現在收集整理評估資料和進行評估現場調查兩個階段。
應詳細披露重要性水平確定方式
目前,評估行業沒有就核查驗證的具體范圍形成一致意見。在落實《資產評估法》和準則關于核查驗證要求的過程中,核查驗證范圍的確定是重點,也是難點。
確定核查驗證的范圍,先要梳理核查驗證范圍的分類口徑,即從哪個角度去看核查驗證的范圍,根據所涉及的資料類型明確每種口徑下核查驗證的質量要求和風險防范需求,據此設置核查驗證的重要性水平,最后明確某項業務的具體核查驗證范圍。
一是核查驗證范圍的分類。梳理核查驗證范圍的分類口徑,要找出核查驗證范圍都涉及哪些需求,要從哪些角度明確工作范圍。分類口徑主要包括:被評估單位所屬公司層級,各項資產的數量規模、金額規?;虻乩砦恢梅植嫉?,不同評估方法對資料的需求,不同評估目的對調查對象的廣度或深度,資料獲取的不同渠道等。如被評估單位為集團型企業,范圍應涵蓋全部級次的被投資企業相關資料,還是可以設定在某個級次之上的企業相關資料?對于被評估企業的銀行存款、應收賬款等詢證函,范圍應覆蓋全部金額,還是全部金額的一定比例?對采用市場法評估的企業價值評估項目,對財務報表的核查驗證范圍截止于所引用的審計報告,還是會計賬簿、會計分錄及賬實核對?以出資為目的的評估業務,對權屬證明的核查驗證范圍截止于企業提供的權屬證書原件,還是去相關登記部門查詢?
二是重要性水平的設置。要結合評估項目的具體特點,找出該項目需要重點關注的角度,分別設置重要性水平。
1996年中國資產評估協會發布的《資產評估操作規范意見(試行)》曾規定,“評估機構必須派出足夠數量、富有經驗的專職業務人員到現場檢查核實資產占有單位進行的清查情況,驗證所提供的資料。要逐項核查建筑物、機器設備、在建工程;逐筆檢查長期投資、無形資產、遞延資產和貨幣資金、應收及預付款項、短期投資等資產及負債;抽查核實存貨,抽查數量要占總量的40%以上,賬面價值量要占總值的60%以上,其中殘次、變質失效、積壓過時及其他待核報廢的,需逐筆核實;逐項驗證所提供的資料,判斷其可信、有效情況?!痹撐募褟U止,新的相關規定還沒有出臺。目前,評估機構及其專業人員一般根據專業判斷確定核查驗證范圍。
有人希望準則明確規定核查驗證的金額比例或者數量比例,但筆者認為這樣不妥。
每個評估項目涉及的被評估單位的規模、組織架構、資產構成都有自身特點,評估目的、評估方法等也不一樣,所以每個評估項目的重要性水平應允許不同。關于重要性水平的設置,可由專業人員結合評估項目的實際情況,對照核查驗證目的和作用,按照一定的方法自行確定。由于重要性水平的判斷結果直接決定核查驗證的范圍,應在資產評估報告中詳細披露重要性水平的確定方式。
發展環境需優化
核查驗證的有效推進,需要集聚評估相關當事人各方的力量。通過調動業內外的各種資源,一方面深入推進核查驗證的理論研究,另一方面進一步優化核查驗證的執業環境,形成發展合力,才能有效落實《資產評估法》和準則的相關要求。
一是深入推進核查驗證的理論研究。目前,有關核查驗證的要求缺乏具體的操作指引。為此,中國資產評估協會成立了專門的課題研究小組,負責起草核查驗證程序專家指引??紤]到核查驗證對象的多樣性、核查驗證方式的靈活性和核查驗證范圍的復雜性,應針對不同類型資料,結合不同評估目的、評估方法等具體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核查驗證目的、作用、范圍、方式和步驟等,逐步形成系統性總結。這是一項很重要的基礎工作。它關系到評估實踐,還涉及到評估與審計、評估與法律等相關專業知識之間的相互關系。研究成果將成為評估基礎理論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形成各種力量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即以法制建設引導準則的制定,以準則帶動理論的研究。理論成果一方面指導實踐發展,另一方面在實踐中檢驗和完善。理論和實踐相互促進,進一步推動準則和法制建設不斷完善。
二是不斷優化核查驗證的執業環境。核查驗證不是由評估機構及專業人員孤立完成的。為了核驗資料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不僅需要評估機構及專業人員依法履行相關程序,還需要得到全社會的理解與支持。從委托人和被評估單位來看,面對評估專業人員提出的核查驗證要求,不僅要充分理解其重要性,還要積極配合,從源頭上保證所提供資料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按要求提供相關的證明材料;從接受查詢的金融機構、政府相關服務部門來看,應建立順暢和便利的信息查詢機制,為依法履行核查驗證程序創造必要的外部條件;從資產評估行業相關政府監管部門來看,應以資產評估準則為依據,形成核查驗證的檢查和處罰標準,營造公開、透明和公正的監管環境。
評估行業必須進一步夯實核查驗證的理論基礎,盡快制定具體操作指引。這建立在對核查驗證一系列關鍵問題加以正確理解的基礎之上。行業應就核查驗證的關鍵問題展開討論,盡快達成共識。